銘記光輝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抗美援朝民兵戰斗英雄牛奴青同志家人向甘肅省檔案館捐贈珍貴紅色檔案
近日,甘肅省檔案館獲贈一批珍貴的紅色檔案資料。牛小平先生將自己父親牛奴青生前珍藏的抗美援朝志愿軍“慰問袋”、照片集和記載其父生平事跡的書籍等紅色資料捐贈至省檔案館。省檔案館工作人員對這些紅色資料及實物的真實性和歷史價值進行認定后,決定永久珍藏,并為牛小平及其家人頒發了收藏證書。
牛奴青,原名宋邦生,山西呂梁人。自17歲走上革命道路,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先后獲得晉綏邊區第四屆群英大會授予的“抗日戰爭民兵戰斗英雄”、國防部授予的“解放獎章”、抗美援朝戰爭后授予的“和平萬歲”勛章等??姑涝瘧馉幗Y束后,他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投身鐵道建設。這些勛章和榮譽便集中體現了他為新中國建立和建設奉獻畢生精力的光輝奮斗史。
1951年牛奴青在蘭州參加英模大會獲二等功
小小慰問袋 深深軍民情
1953年,牛奴青同志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工程第5師的一員前往朝鮮,投身于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面對當時的惡劣氣候條件,牛奴青所在的部隊憑借頑強的戰斗意志,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挖凍土、筑路基、戰冰河、修橋梁,僅用時3個月就修通了從朝鮮西海岸到東海岸的龜殷鐵路,徹底粉碎了美帝國主義欲在當年春季發動兩棲登陸加空降的作戰計劃。與此同時,祖國人民也在后方時刻牽掛著援朝作戰的志愿軍指戰員,在1953年春節前后,來自祖國的一批批慰問品和一封封慰問信送到了戰士們的手中。牛奴青當時收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慰問袋。
牛奴青在抗美援朝時期收到的慰問袋
慰問袋長11厘米,寬12厘米,做工精巧細致,正面繡著“抗美援朝 甘肅禮縣楊東梅”字樣,背面繡著“第一區街政府第五村”字樣,將當時甘肅禮縣農村婦女對志愿軍戰士的崇敬和平安歸來的期盼縫進了細密的針腳里。一個小小的布袋,承載著深深的軍民魚水情,經過70載的歲月洗禮,慰問袋依舊保存完好,字樣清晰,似乎仍在講述著抗美援朝時期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一本照片集 一部崢嶸史
牛小平及其家人捐贈的資料還有照片集《平凡而光輝的歲月——牛奴青》和《一位英雄戰士的激越人生——記牛奴青同志的光輝足跡》等記載其父生平事跡的資料。這些照片和資料生動詳實地記錄了牛奴青自17歲走上革命道路以來的作戰經歷和參與新中國鐵路公路建設的經歷,讓讀者得以全面了解這位老戰士光榮的一生。
牛小平先生表示:“今年正值建黨100周年,我和家人經過集體商議,決定將有關我父親的資料和珍藏的實物捐贈給甘肅省檔案館,希望這些資料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時期那些平凡而真實的感人事跡,從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這些紅色檔案資料豐富了我館有關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館藏,對于進一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甘肅省檔案館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四個好”、“兩個服務”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實做好紅色檔案資料的接收征集工作,充分發揮紅色檔案作用。